邱士賓(R87台大資工所/R95台大科法所,士林地院實習中)

訪問對象 : 邱士賓學長
訪問時間 : 12/3 下午2:30
訪問人員 : B98902001潘俊宇、B98902061陳柏光


背景:
先後唸過交大資工系、台大資工所、台大科法所,曾在網路公司擔任工程師,以及在出版社擔任副總編輯等職務,之後在97考取律師及司法官。
目前在士林地方法院實習,在開始念法律之後就比較少接觸資訊。
兩位教授逄愛君、林風是邱學長在交大資工系的學弟妹。



1.      Q:請問學長可以大概講一下從大學一路走到現在這條路的經過嗎?
A:我原本是念交大資工系,後來先去當兵,本來想要出國念書,但那時候經濟能力沒那麼好,所以還是留在國內念研究所,也幸運考上了台大資工所(當年台大科法所還尚未成立)。後來就有先去工作,一開始在網路公司當工程師,主要是做網站建置上的服務。我從畢業後就在那工作了23年,那時大概西元2000年左右,正逢網路泡沫化的時期,很多網路公司都經營不善,輕者裁員、更甚者倒閉,我的公司營運狀況也不是很好,當時我雖然沒有被裁員,但由於某些原因選擇自己辭職。後來我到電腦出版社工作,主要是撰寫及編輯電腦、資訊相關的雜誌書籍,大概在那邊工作了45年。後來受到表哥的影響,建議我可以走專利這條路,而當時交大有開一個專利工程師的學分班,我就一邊工作一邊念書,這時才開始對法律產生一點興趣,便開始找是否有相關的研究所。

台灣的科法所最早的是清大、交大的「科技法律研究所」,而後來的台大科法所名稱則為「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政大則有科法所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南部則因為太遠而不考慮。那時我最想考的是交大,一方面是我大學念的學校,另一方面他成立比較久也宣傳比較多,而且離園區比較接近,所以跟業界的接觸比較多,所以畢業之後或許比較有機會進入園區,因為科技公司都有專門處理法律問題的部門,也會負責專利方面的東西,所以機會也比較多。不過最後並沒有順利考上交大,而是上了清大、台大與政大,並在清大與台大間猶豫做選擇。一開始想要去清大,因為清交兩者的性質其實還滿像的,而且純科技背景去念清交可能會比較適合。就像剛剛講的,台大與清交的科法所在名字上就有所不同,清交的學生幾乎都是理工背景的,課程也比較注重專利以及法務方面;而台大科法所則是提供「非法律系」的同學就讀:除了理工背景之外、其他像文科、商科、醫科等也包括在內,所以招生領域比較廣,目的希望讓大家都能把自己的專業領域跟法律進行整合並應用在工作上。另外在課程規劃的差異也滿大的,像台大這邊就是把你當做一個法律系的學生在訓練,課程幾乎跟法律系的學生一樣,畢業學分也很重,將近100學分,所以你得到的訓練跟法律系本科生差不多。相對來說,清交比較注重智慧財產方面的實務訓練。這兩者各有優缺點,畢竟研究所本身的性質有所差異。講到這裡我順便提一下,像美國都是學士後法律,意即都是先有個學士學位的專業背景後再唸法律學位,台灣現在好像也打算慢慢開始仿效這樣的制度。

總之最後我做了決定,主要是想自己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樣的工作,而我想要當律師,因為我覺得律師可以做的工作很多,而為什麼我不想當專利工程師,因為我覺得這條路跟我去當網路工程師,工作性質上可能有差異,但工作型態卻很像:同樣都是在一家公司工作、固定上下班時間、而且一個月做10case20case的薪水也不會差太多。此外,可能因為之前就已經有過工作經驗,會想一些比較實際的東西,自己個性又比較喜歡自由性高、掌握性高、有辛苦就會有代價的工作,所以最後想說與其去當專利工程師,倒不如看有沒有機會去做律師,而且律師也還是可能會接觸到專利的東西,於是在最後選擇台大科法所。

因此,決定進入台大科法所就讀之後,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至少也要考上律師,當初也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因為當時自己年紀已經算是有點大了,所以其實也冒著比較大的風險。不過當時念科法所學生背景也比較廣泛,年紀從剛畢業到40幾歲都有,目標也都不一定是想考律師或司法官,而像自己因為想要轉換跑道,壓力也跟著比較大,還進入科法所就讀前的暑假就先去補習,希望盡量能比較短的時間能有法律的基礎,也因此辭掉了原本的工作。當時期許自己能在三年之內考到律師,不過當時也聽到很多人說律師一般來說要考個34次才有辦法順利考上,不太可能一次考就順利上榜,所以當時也覺得自己的目標有點難度。

我覺得在台大科法所的師資都很滿不錯,另一方面也可以接觸到一些法律系或法研所的同學、了解一些他們考試過的經驗。所以如果是要準備國家考試,在台大也比較有那種 「大家都在努力準備考試」的氣氛,已經考上的同學也會跟你分享考上的經驗與小技巧。像我們班上有位同學一年級上完就考上律師跟司法官,他考上之後義務帶我們班上的讀書會,我也從他那邊得到很多幫助,於是我二年級那年暑假就很順利考上了律師以及司法官。其實因為之前從沒接觸過這種考試,跟之前念理工是完全不同的類型,理工科目的考試可能比較有固定的答案、或是可以遵循某種數學公式與演算法等等的算出結果,再不然就是寫程式,可是法律就很不一樣,也因此當初就只是想說反正去考考看,當然事前也是做了很多的準備,從讀書會到寫考古題,慢慢掌握國家考試的技巧,到最後的結果也很出乎自己預料的考上了。所以現在回想起來,當初選擇台大科法所應該也還算是正確的決定吧!

原本那時候本來只是想考律師,結果律師跟司法官都考上了。司法官比律師難考很多,當時律師的錄取率大約8%,現在律師甚至提高到11%,不過考試方式也做了改變,以前都是申論題,現在則改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考選擇題,之後再考申論題,其中科目也有變動;而司法官錄取率大概都還是在1~2%左右,另外還有口試。自己覺得以後台灣可能會跟美國越來越像,都把報考門檻放寬、錄取率也提高,造成市場的競爭也會更激烈。以前在台灣可能只要你考上律師,收入就不會太差,但以後來說應該就不一定了,像今年律師考試放榜產生將近約100名律師,如果以後每年都有大約1000個新律師產生,市場競爭勢必更激烈。當然這也有優缺點:像以前律師少,選擇也比較少,以後律師愈來愈多,大家選擇愈來愈多,律師就必須靠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去爭取更多的案子。而另一方面訴訟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常需要一些其他專業領域的能力來輔助,像跟理工比較有關的莫過於專利,電腦軟體跟專利及智慧財產法也有著一定的關係,於是也越來越需要來自各個領域背景的人們來參與律師這個職業。

有些人會問我說:念理工跟法律到底有什麼差別?是不是需要不一樣的腦袋?我自己覺得念理工需要一點天份,尤其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科目;而法律則比較不需要天份,比較需要的是經驗的累積與比較好的邏輯,而談到邏輯對於理工的學生來講應該也就相對的簡單許多。後來想想自己念法律念的過程還算順利,大概是因為自己本身的邏輯概念還不錯,加上累積一些工作及人生經驗,或許念法律比較有感覺。因為法律比較不像理工科那麼抽象,像數學物理化學的東西在平常生活中可能比較不會碰到,而法律很多是和日常生活有關,只是在你還沒開始接觸、學習法律之前,你可能不會意識到法律的存在。

2.      Q:對於有些人認為念法律的人常常比較容易鑽牛角尖,學長有何看法?
A:其實我本身來說,比較不喜歡日常生活一直去討論法律的東西,除了工作之外,平常生活中我比較不會跟別人談到法律的事情,除非是有朋友來找我諮詢法律意見等等。可能也是因為我不是從以前一直都在念法律,而準備考試的時候主要先掌握重點,有些地方不會看的太細,當然準備考試的時間比較短也是一個原因。

我覺得念法律跟念理工一個滿大的差別在於:法律問題很多都沒有標準答案,大部分只是在於價值的選擇。像有些行為在以前被認為構成犯罪,但隨著社會風氣改變,或許現在已經不算犯罪。例如通姦:現在仍是有刑法上的責任,但或許10~20年之後,隨著社會風氣慢慢開放,以後的人可能覺得這不需要透過刑罰來處罰,或許就將它除罪化了。又例如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以往有刑事責任,但現在只剩下民事責任而已了。所以我覺得既然是價值觀的選擇,所以在探討法律的問題時可能不用一直想去追究一個標準答案,或許就不會太鑽牛角尖了。

再舉個律師司法官考試為例:經常老師出的題目,並不是要求你給一個標準答案,而是看你有沒有能力從各種角度去思考論述,最後提供一個你覺得最好的答案。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訓練呢?因為你如果將來當律師,接觸到的可能是原告也可能是被告,就算你覺得你這方一定敗訴,你還是要竭盡所能從當事人的角度去努力爭取最有利的辯護。

3.      Q:對於大學畢業後,有人說比較好的選擇是先工作一段時間,除了會比較有社會經驗、也能比較了解現在的社會有哪些問題與情況;但也有人認為還是先繼續把研究所也念好,這樣之後工作才比較具競爭力。請問學長有什麼見解?
A: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傾向先念研究所比較好,因為只有大學畢業就去找工作會讓人家覺得你的專業度還不夠,畢竟大學學的都比較基礎的東西,即使大三、大四會有些選修課讓你選擇你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不過還是不足以讓人家認定你有這方面的專業。若是研究所,你就有必要一開始就選擇一個你比較有興趣的領域,而畢業之後別人也比較有辦法去-或許從你的論文-判斷你在這塊領域是否有足夠的專業程度;另一方面大學學歷跟研究所學歷兩者的薪水也是有差別的。除非你自己真的沒有想法,也就是說你念完大學後在這個領域仍然找不到任何興趣,這個時候可以再做其他考量、甚至轉行。

4.      Q:請問學長,針對法律這塊領域,您覺得有必要出國念嗎?
A:那就要看你想要在哪裡工作了。如果你以後想要在台灣工作,你還是必須了解台灣的法條;而如果你要到國外工作,可能沒有這麼容易,因為跟你競爭的就是那些國家的本地人。加上美國的律師考試錄取率較高,因此律師的選擇比較多,外國律師要跟美國當地律師競爭可能更加困難。不過因為我本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僅提供我的想法給大家參考,當然如果有這個想法與目標是不錯的。像我在科法所的同學畢業之後就去國外念一年LLM,唸完之後就可以去考美國律師執照,其實也不錯。而如果你在台灣沒有什麼學歷或工作經驗就想去申請國外的學校,可能會比較困難,不過對於他們現在的學制我也不是非常得清楚,有興趣你們可以自己去找一下。

5.      Q:很多人覺得念法律好像要背很多條文,所以不願意念法律,可是是不是沒有那麼需要死背條文,只要有一定的邏輯思路,頂多幾個比較重要的條文背一背,就足夠應付職場所需了?
A:是的。像我當初準備國考的時候也是碰到了這個問題,覺得記憶力沒有像以前那麼好。當然重要的條文最好還是要記,而且從我那年考試開始有附條文,所以只要大概記得條文內容及條號就好,而且現在考試比較不會只是考單純條文內容。現在的律師或司法官考試,比較重視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因為你將來會碰到的案件都會比考試的題目複雜更多,不像考題都只是給你一個比較簡單的事實,希望你自己思考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因為今年開始又有新的考試制度,新增了第一階段考選擇題的部分,所以也是有可能會考一些記憶的東西。不過大家從小到大也經歷了無數個考試了,看考試怎麼考,你們一定可以找出自己的應對方法去克服困難。而律師司法官考試的考古題也都是公開的,像我們當初準備考試的時候,也都會練習之前的考古題。

6.      Q:學長當初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在念法律上?
A:我正式開始接觸法律是在95年考上科法所之後。那時先去參加補習班,然後在科法所念了兩年之後參加國考,幸運地考取律師及司法官。但回想起來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進入科法所就讀的前兩年,自己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在準備國考,也把工作辭掉。當時其實我原本也有在思考,如果第二年我還是考不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經濟壓力,可能就必須再找個工作,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不過還好當年有順利考上。

7.      Q:所以學長轉行是因為發現寫程式不是你的興趣,還是因為不喜歡這樣的工作型態?
A:應該說我自己會去想一些將來的事情,難道自己要一直寫程式寫到560歲嗎?當然工作一段時間比較有經驗之後,可能會負責到規劃或是管理的工作,可是如果一直當工程師可能就有點危險,好像你就只會寫程式而已,而有沒有工程師真的能寫程式寫到月薪10萬塊,當然不是沒有,只是大部分公司不會去養這麼貴的工程師,可能去找個大陸的工程師寫出來的程式也差不多。所以重點在於你的工作會不會很容易被人家取代,因為現在不只是跟台灣人競爭,可能大陸人來台灣、甚至你也可能需要到內地去工作,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比較容易被取代,相對來說你跟老闆談薪水的籌碼就比較少。

8.      Q:學長當初進科法所時,會覺得你們這些非法律系的學生與法律系的學生距離很遙遠嗎?畢竟他們已經念了四年的法律,會不會覺得他們有比較大的優勢?
A:距離其實還好,科法所的必修學分是自己單獨上課,也都是從最基礎的民法、刑法等等開始教起,只是課程會壓縮的比較密集,像法律系前三年的必修科目,我們差不多兩年就修完。而像交大則是分成法律組與非法律組,通常法律組的學分會比較少,而非法律組的就像台大要把大學該修的先修完,所以學分也不少。至於優勢的話,法律系及法研所的同學學習法律的時間較久,當然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

9.      Q:那些法律系的會瞧不起這些非法律系卻轉過來念科法所的學生嗎?
A:這我不是清楚。但我覺得其實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這種事情本來就很難評估,雖然有些人認為科法所的同學好像不守本分跑過來念法律,但我念科法所準備考試努力的結果,不見得一定比念四年法律系的同學差很多,而且自己是很認真在念。所以這種東西還是見仁見智,應該沒有必要去做太多的比較。

10.  Q:考律師有需要先有一個專攻的領域-例如民法、刑法等等-然後才能去考特定領域的律師嗎?
A:當然你會有一個比較有興趣的領域,而像我自己明年可能也開始要去法院工作,一定會面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案件,比較常見的還是民事、刑事以及行政訴訟這些案件。像最近媒體比較常關注刑事案件,可能某某法官判刑太輕之類的,不過這種東西就是比較主觀,像法律給你的權限就是一年到五年,那你到底要怎麼判,一年跟五年是完全不同的判決,但不管怎樣都是會有人不滿意,而且一個刑事案件決定了一個人到底要不要被關、關多久,他的嚴重性可能遠超過民事賠償,也會改變他往後的生活。自己以後也希望有機會辦到智慧財產權的案件,以我們理工背景來說,或許審理到這類案件會比較容易一些。

11.  Q:學長可以介紹一下「司法官」這個職位嗎?之後還有需要考試嗎?跟律師又有什麼差別呢?
A:「司法官」是法官或是檢察官的總稱,而考上司法官之後需要受訓二年,像我目前是第二年在法院實習的階段,如果明年順利結訓,就是要進行分發。待遇的話兩者其實差不多,跟律師比起來會比較固定;律師則是如果一開始在事務所受雇,薪水比較低一些,就有點像你在一般公司工作一樣,將來如果自己有能力接案,或許就可以自己去開事務所,或跟其他律師合夥開事務所,這個時候自己就是老闆了,案子越多當然報酬也就愈多,工作也比較自由一些。至於如何開發案源,一方面可以主動去些鄉鎮市公所提供免費法律諮詢的服務,另一方面或者可以多參加些社團、活動等等,拓展你的客戶。重點就是要讓人家知道你、了解你有能力幫他們解決法律上的問題。而司法官就比較單純:像法官的工作簡單來說,大概是針對每個案件先進行閱卷,在開庭時看兩造如何辯護,最後得出心證之後撰寫出判決書,也因此待遇比較固定,不過其實工作也大是自己掌握,也算是蠻自由的。

12.  Q:如果現在有些台大資工的學弟妹覺得自己好像對法律有興趣,學長會建議他們直接去考科法所嗎?還是大學部時就要先去修一點法律系的課?
A:我覺得也不一定要去修法律系的課,但或許可以去旁聽看看,不過也不是一定要走法律這條路才能去修法律的課,因為法律本來就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去聽一聽也當作增長自己的常識,也會比較不那麼有壓力,不然跑去修,然後遇到考試,這壓力反而會影響你對法律領域的興趣也說不定。最後如果真的覺得很有興趣,到時候再做決定也不遲。不過話說回來,台大資工系也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學系,既然都念了四年,除非你是真的對資訊方面沒什麼興趣,不然我覺得也不用這麼快就決定轉換跑道吧。

13.  Q:學長做個結論吧!
A:簡單來說,目前在你們這個階段可以多思考,但不用太快做決定,太早做決定只會把你現階段覺得沒興趣的道路排除在外,但這可能只是因為你適逢大三課業最重的時候,你會一直去思考說你現在學的東西將來到底會不會用到,但有時候反而會變成想太多。可能你現在問我說我當初念資工學到的那些東西對我現在的職業有沒有幫助,我會回答可能大部分沒有,但這些其實也都只是事後的結論,你永遠無法預測10年、15年之後你的工作又會是什麼,只是說在每個階段,你可能會想要試試看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本身課業上的東西還是要兼顧好。像當初我要去念科法所,他們也還是會檢視你大學的成績-畢竟競爭的人也很多,所以他們當然還是會希望錄取比較優秀的學生進來。所以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把課業照顧好,只是如果你有多的時間,可以在去聽聽看你覺得可能有興趣的課,這樣的大學生活就會過得很充實。等到你要考研究所時再做出最後決定,此時的抉擇也會比較好一點。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