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偉 (B87 攀岩教練)

楊東偉 (B87 攀岩教練)

關鍵字: 男性 台大資訊系 台大資訊所碩士班 碩士就業 中型公司 轉換跑道

訪問對象 楊東偉學長
訪問時間 2012 年 6 月
訪問人員 江宗臻(b98902042) 陳加頎(b98902044)

背景: 2002年資訊系畢業,2005年資訊所畢業,國防役四年在訊連科技,辭職後出國自助旅行一年五個月,目前為攀岩教練。

學長的大學生活?

我最早是唸台大土木的,後來轉到淡大資工,再從淡大資工轉學回到台大資訊系二年級,所以跟同年級相比已經大上兩歲以上。剛轉進來那時候想說參加一些系上的活動,可以比較快認識大家,所以就當了系學會文書部底下的小部員;還有參加系籃,因為我還滿喜歡打籃球的,的確後來也是跟打籃球的那群同學比較熟。

我大四開始從事登山活動,第一次的大山經驗是暑假跟登山社爬雪山。後來唸研究所時,學期中的時間比較多,但登山社學期中很少開隊,寒暑假對研究生而言又太晚太忙,就和系上另一位也很愛登山的同學一起參加外面的登山協會。台灣山岳眾多,登山活動盛行,有上百個社會隊登山團體。我們大約參加三四次後,從中累積了些經驗。其實登山這個活動很花錢(笑),裝備都很貴,學生沒有什麼錢,只能當家教或助教慢慢賺,參加一次登山就買一件裝備,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裝備,如登山鞋、登山杖、睡袋等等。

參加外面的登山協會其實蠻貴的,像爬雪山三天大概就要三四千塊,現在可能要五千。因為主要的花費是交通費,為了省錢,有經驗後我們就自行組隊上山,找朋友或其他學校登山社的OB一起出隊,分攤車資。

/*********************
登山底下的活動有攀岩、雪攀等,而這些活動後來慢慢獨立出來,有愛好者專注在這些項目,順勢發展了起來。臺灣的攀岩發展大約二十年,整整比國外晚了二十年,剛開始引進時大家都還不熟,主要從大學的登山社開始推廣。台大是很早有自己的人工岩牆的學校,本來在舊體籃球場旁有岩場,後來岩場拆除後岩牆放到舊體後方。
***********************/

何時開始接觸攀岩?

真正開始接觸攀岩是在工作之後,那時候在訊連科技,工作很累,但有一個優點,公司有蠻多的社團,只要十個人以上的社員就可以登記成立,每半年會有一次經費補助,所以一般常見的社團公司都有。當初剛進公司的新人都要發一篇自我介紹,系統一發信,全公司的人都會看到,那時候我寫說大學參加過登山社,當時的攀岩社長見獵心喜,就主動聯繫我,邀請我參加社團活動。喜歡戶外活動的人都會想嘗試新的事物,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之後就著迷於這項運動。我們社團活動時間是禮拜三晚上(後來改成星期一晚上),在青少年育樂中心的九樓室內攀岩場。我很少缺席攀岩的活動,除非project非常趕,才會暫停個一次,假日我們就去東北角的龍洞天然岩場。

攀岩跟其他運動不太一樣的地方是,不同的岩場,不同的岩質爬起來就完全不同,有不同的路線可以挑戰,樂趣無窮。所以你不會特別出國打籃球,但我們會出國攀岩。公司另一點不錯的地方是可以請一個星期的長假,通常提早跟主管申請,不影響到project的進度,主管都會准。我們通常會一起出國攀岩旅行個九天,一年大概出去一兩次,泰國、中國我們常去,美國、澳洲也各去過一次,但機票和物價實在太貴了。在亞洲,例如大陸九天可能只要兩萬塊,可是到美國就要五萬起跳,CP值不高。

為何離開公司?

好像有魔咒一樣,我們社團的社長到最後都會離職,像我上一任的離職後,因為我出席比較勤,換我接社長,後來我也離職,接替我的下一任社長去年也離職了,下下任在今年三月也離職了...。並不是公司不好,其實科技業原本員工的流動率就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很不喜歡這種工程師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沒有生活可言。臺灣科技業的工作環境有很「病態」的責任制,工時很長,往往早上九點進公司,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點以後才下班,半夜零點的時候,公司往往是燈火通明的。為什麼這麼拼命?年終的股票和分紅啊!沒有人會跟自己的年薪過不去,大家總想在幾年內賺多一點的錢,然後早早退休。台灣的科技業一直給人這麼不切實際的期待。有些公司假日還要on call,這點訊連還好,我在那邊四年也只被call過兩三次而已。聽說現在好很多了,因為「分紅費用化」後,年終分紅變少,加班的誘因降低,現在訊連大家十點以前就走。

離職的同事可能會進外商公司,因為外商的底薪比較高、工時比較短,當然沒啥年終分紅,可是生活比較有品質,他們不會要你加班,相反的他們會要你準時下班,而且有假一定要放。「良禽擇木而棲」,有本事的人永遠會去找條件更好,c/p值更高的公司,一樣是一天12個小時以上的工時,也要被操得”比較”有價值(年薪較高),所以在科技業,跳槽換公司是司空見慣的事。

而且你也知道,coding和debugging是很累的事,一般人不可能連續一整天,可是為了年底的分紅,工時就是那麼長。所以許多人晚上加班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是在聊MSN阿、看網頁呀,已經沒事了也不敢走,留在公司混工時,這是很沒意義的。

我目前沒有家庭,可是一些有家庭的同事,可能回到家小孩都睡了。而我平常下班回到家都十一點以後,洗澡整理一下,再看個書,可能看不到幾分鐘就得去睡,非假日幾乎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除非你想要兩點以後才睡。我剛進公司時一個禮拜去一次社團活動,三年後,較為資深,一個禮拜去爬兩次,主管當然不太高興,即使我常常在11點攀岩活動結束之後還回公司加班。順便提一下,主管的位置就排在辦公室的出入口,他會看到所有人進出,所以每次社團活動,晚上六七點我東西收收從他面前離開。我自認不是個非常優秀的工程師,但至少交待給我的project和工作,我都能如期完成。對我而言健康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假日會去登山、攀岩、跑馬拉松,從事各項戶外活動,但當初進公司時健康檢查,心跳速一分鐘46下,過兩三年後檢查變59下,雖然還是不錯,但體力明顯退化,對我來說是個警訊。


決定離職?

其實一直有在考慮,可是沒有下決定,因為離職前會有不確定感,不知道下一階段要做什麼。像大學生畢業後可能升研究所、找工作或當兵,至少有三條很明確的道路。有些人可能找好下一家公司後再離職 ; 有些人想直接離職,可是他們會怕,雖然當下工作不滿意,但至少薪水還不錯,也很穩定,工作內容也已經上手了,離職就要重新來過。

我那時候國防役四年快結束,考慮要不要繼續待下去,那時候並沒找其他工作,我是不擔心會餓死啦,台大資工畢業的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尤其我沒啥物質欲望,很容易滿足。猶豫了一陣子,某天晚上我突然間就確定要離職,然後很開心地騎機車回家。當下的想法是,我還不清楚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但至少我很清楚我不要什麼。對!我不要過這種不開心的工程師生活。我很清楚一但離職之後,就不會再回頭當工程師,因為我太厭惡台灣這樣的科技環境。

那時候離職沒有跟家人討論,因為家人一定會阻止,畢竟我根本還沒計畫接下來要做什麼。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過完年我就跟主管提離職了。


出國沉澱

其實大學時就一直想要來一趟長程旅行,那時候心情是比較浪漫,對旅行的想法也很空泛,並沒有特定的目標。離職後則是想看看不同的世界,一來是想滿足長久以來的想望,再則我想要離開這個環境,到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和這世界建立新的連結(connection),只是還沒有具體的規劃。

五月時和攀岩社的前同事一起去泰國攀岩,原本打算結束後六月就要去旅行,結果很不幸地肩膀受了傷,要休息一個多月,就在那時候開始規劃。

那時候看了一本書「三杯茶」,很受感動,書中描寫的善良人民,跟刻板印象中的伊斯蘭教不一樣,於是就想去這個國度看看。然而如果要不搭飛機進入巴基斯坦,對我們來說最方便的就是新疆巴基斯坦交界的喀拉崑崙公路,所以就決定從新疆走絲路過去。而從巴基斯坦又可以從陸路進入印度,然後到尼泊爾,我覺得這路線很不錯,六月的時候就決定了這條路線,最後在八月底拿到巴基斯坦簽證之後從中國開始了這趟旅行。那時候原本預計三個月左右回來,所以只告訴我姊姊,請她幫我瞞著父母,因為去中東長輩都會擔心阿,覺得那裏不安全。結果後來不小心在巴基斯坦待了兩個半月,到了印度發現至少還要兩個月,之後還得進到尼泊爾,一看時間,過年前應該回不去臺灣了。除夕那天,我在尼泊爾打電話回家,我媽問說:「甚麼時候回來啊?」 我就想尼泊爾待兩個月,剛好五月有朋友要去泰國喀比攀岩過去會合,應該端午節前可以回去吧!我母親只是置之一笑。

後來到了泰國,跟其他背包客閒聊,他們說緬甸值得一去,於是結束一個月的攀岩之後,我又跑去了緬甸一個月。因為東南亞物價又便宜,在預算控制得已的情況下,我覺得自己還能走下去,就又臨時決定了寮國、柬埔寨、越南這麼樣的路線。這樣子端午節也回不去了,只好打電話回家說:「中秋節會回去。」 

結果我抵達越南的第三天就已經是中秋節了。在越南由南往北晃了一個月。得知2011年的Petzl RocTrip(一個攀岩運動用品公司開發新岩場路線邀請各國好手挑戰)剛好辦在中國貴州,這是第一次在亞州舉辦,機會實屬難得,可以去看一些頂尖好手,時間在十月,剛好可以過去,於是我就參加了這場世界級的攀岩盛會。本來想說再去一次西藏,可是2008年314事件(西藏暴動)後管制,外國人跟臺灣人都不能單獨進去,不喜歡跟團的我就去了四川、浙江、北京、廣州等地。最後,終於在今年年初回來,就這麼比原本的計畫多走了一年。

攀岩教練

回國後,因為之前一直在青少年育樂中心這裡攀岩,本身攀岩已經有一定的實力和經驗,岩館負責人希望我過去駐場,我想說剛回國沉澱一下,於是就在這裡兼差平日當駐場教練,六日幫忙帶體驗活動,拉拉繩子,偶爾幫忙帶溯溪或戶外攀岩。你也知道,在台灣做戶外運動這一塊賺不了什麼錢,雖然我物質欲望不高,可是我又想要存錢出國,這裡的收入其實是不夠的,但我可以做得很開心。我在泰北有看過因歷史因素留在那裏的孤軍後代,整個泰北都很需要義工老師,也考慮去那裏當義工一兩年,或是留在台灣開一間提供給背包客的民宿,甚至考慮去幫漁夫。其實我並沒有時間表,現在的我沒有什麼是我不能作的。

在臺灣有各式各樣的戶外運動,飛行傘、溯溪、攀岩其實都有,可是都不是國際級的,大概只能臺灣人假日來體驗一下而已,所以要推廣。攀岩館平常日晚上的綜合攀登時段(開放給具有安檢卡的人)收費一個人才一百多,是虧本經營的,都要靠假日或寒暑假的營隊才能賺。我最近跟幾位熱血的岩友在新莊輔大附近投資一個新的攀岩場,七月會開幕,學長是小股東。根本不打算賺錢,只求能夠回本就行。 我們目的是推廣和提昇台灣整體的攀岩水準和環境,沒有好的場館,整體的水平是很難提昇的。

後記:
學長最後讓我們攀岩,高度大約十二公尺,綁一條繩索,手腳並用(3+1)爬上去。在爬的時候必須思考角度跟姿勢,調整到正確位置才上的去,找不到方法你會一直抓著岩牆,然後變得很緊張,手就會很酸。不過也沒有那麼可怕啦,因為教練會拉著繩子,所以你不會掉下來,其實累的時候可以手腳鬆開垂掛著休息。
楊學長通常禮拜一下午(星期二三五晚上駐場)會在青年育樂中心的攀岩場,有興趣學或是體驗攀岩的可以去請教他,他人很好喔。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