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鵬學長 (B78, R82, Qsan總經理)

訪問對象 : 陳志鵬 總經理
訪問時間 : 2014/12/19
訪問人員 : B02902090 楊茂榮、B02902091 張天慈

1. 請問當初念系上研究所的考量為何? 有考慮過出國嗎?

會繼續進修研究所,是在與家人討論之後,併同自己興趣與生涯的規劃所做出的決定。當時對於出國的規劃因經濟上的考量,並未予以考慮。


2. 學長認為有必要念研究所嗎? 而國內和國外的是否會存在落差?

我個人認為是否要念研究所,端看每個人的性向與生涯規劃,在這多元的社會,學歷不全然代表未來在職場上的能力與表現,重要的是思辨、學習的態度與國際觀與洞察力等帶得走的能力。所以念研究所的必要性應該是每個人就自己的性向、生涯規劃及投資報酬率等內外在因素審慎後去做決定。
就這個領域而言,國內外研究所的差異性一定是有的,如果有機會,環境也許可,我是鼓勵可以到國外進修擴展一下眼界及體驗不同的文化與學習環境。


3. 當初是如何決定研究所的領域? 和後來的工作關聯大嗎?

當初決定研究所的領域並沒有預先立場,我總覺得人生在可行之下,都該勇於去嘗試及收受挑戰,這也是後來我再進入職場後一直抱持的態度。當然,研究領域跟後來的工作領域有落差,在工作之初會有點辛苦,但大學及研究所所學的基礎都穩紮穩打的奠基好,很多事情都是觀念對了、邏輯正確,就會互通。學校養成的,應該會是未來工作上如何面對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跟習慣。


4. 學長一開始從事PC/NB BIOS的工作,是怎麼樣的契機下走向創業的路?

一開始的工作在做研發,運氣不錯,後來做到第三年時,開始做和現在相關的東西,那時候覺得原本公司的產品型態太雜,於是跟一群同事決定出來開公司自己做。其實從念書到工作都沒想過要創業,但那時候就覺得時機對了,有團隊有技術,便決定抓住機會試試看。其實不必擔心沒有創造力,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抓住機會。


5. 當初創業時是如何找到現在的這個方向的?

最初的產品是在原本的公司做研發時接觸的,所以算是一開始就想好的,在大概三四年前開始增加新的。
在創辦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去找人問,從問或被問的問題中不斷的去修正。包含在募集資金的時候,如何去說服資方投資,而他們又提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和疑慮等等,都可以作為走向的參考。


6. 當初創業時如何相信可以在這個領域取得競爭力?

當時只是覺得應該有機會做出來、應該會有人買。因為相較於那些已經存在的公司,新創公司的優勢就是開銷較低,雖然銷售壓力大相對較大,但無知就是力量,因為無知所以敢做,敢去嘗試一些新的想法。


7. 學長公司目前主要的業務範圍以及客群是?

我們負責設計硬體及軟體,出貨就是一套統一規格的產品,並沒有負責做專案,幫客戶做客製化、或是系統架設的部分是由系統整合商去做,我們只提供設備。
客群的話,台灣客戶大概佔總營收10%左右,中國約20%,美國20~25%,歐洲大概30%,畢竟台灣市場就那麼大,就算是成為龍頭,總體的成長幅度還是有限,因此還是有開發海外市場的必要。
因為主要是服務企業,企業要求的是穩定,且會怕新的技術不穩定造成的損失,因此不像消費性電子時不時新的技術就追過舊的。


8. 在創業過程中,或是之後公司的開發,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評估一個提案的可行性?

靠感覺。另外就是評估資源可不可取得,還有成功率,一般的創業大概在有兩到三成的成功率時便會去試,不過我習慣到有七、八成把握實在去做它,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就算你跟他說有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成功率,他還是不會去做,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去相信,相信它是可行的,並堅持下去。另外一個就是去「問」,在創業之後,有了客戶,便可以從客戶的意見回饋之中去評斷這樣的一個提案是否是合適的,又有哪裡要改進;而在有客戶之前,或是平常的開會討論,透過問,可以激發出不同的想法與意見,更完善的去考量一個提案。再來就是「copy」,但不是指看到誰成功了,就完全的抄過來照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適合的方向,應該是去看別人好的部分,加以內化及改善,變成自己的,需要時才能自然的使用出來。


9. 在創業後擔任CEO,和一開始的工作的差別是?

其實在原本公司中,只有一開始真的在專心做研發,後來做的事就比較雜了,比較在處理雜務,因為主管認為我講的大家比較願意follow,而且本來就是RD出生的,所以和工程師們比較討論的起來。決定要創業的時候,下定決心從新回去做工程師,不過大概也只做了三個月的工程師,後來還是做了管理職,這和每個人自己的個性有關,有些人比較適合像研發職那種專業性高的,而有些人則比較適合整合整體的事務,這其實自己都會知道的,由平常的做事方法等等都可以看得出來,像是管理會需要很多事都攬起來,如果你喜歡分層清楚的做事方法,那應該比較適專業合技術方面。


10. 學長的公司至今已經創辦了十年之久,想請問學長認為創業能成功的主因是?

現在離所謂的成功還很遠,不過最有價值、有幫助的還是過程,關關難過關關過,每次都會是一種成長,當遇到困難時,轉換念頭,堅持下去。一開始其實父母是不太支持創業的,因為很辛苦,不過創業就是要願意去相信。
Qsan做的是雲端裡面需要的儲存設備,從san出發開發raid、網路技術,軟體比硬體的比重4:1,這也是創業考量之一,因為產業結構和走向的關係,在台灣要做純軟體很辛苦,我們現在做的是軟硬體的結合,自己設計硬體,並且自己寫程式去操作,這在台灣是相對較吃香的。


11. 學長有提到,現在的工作從事實際產品開發之時間相對較短,大多為管理規畫事項較多,想請問關於管理規劃方面的技能,是如何累積的?

部分是從以前公司主管的方式中學習,不過大部分是土法煉鋼吧,邊看邊學,去觀察別人,然後做分析,剖析利弊後做出改變,內化成自己的方法,才能自然地發揮出來。另外,內省的能力很重要,看到別人可行的方式,就想想如果換成自己,會怎麼做?每天花個洗澡時間五分鐘想想也好,只要20天就可以養成習慣,每天從基本功累積起,多看多反省,習慣養成之後,就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式了。


12. 身為CEO,在徵才時會有什麼樣的考量? 學歷真的重要嗎?

關於學歷,其實考進台大資工,就已經算是拿到入場卷了。學歷只是一個參考而已,重要的還是態度,以前會親自面試每個職位,並不是怕你沒經驗,而是要看看你的風格適不適合這個環境,是不是能合作的人。我其實覺得大學畢業和研究所畢業並不是差太多,因為現在大學部也是可以去修研究所的課,所以不是研究所畢業的就一定比較厲害。


13. 有什麼給學弟妹們的建議嗎?

要培養國際觀,建議有機會可以出國試試看,國內外的走向差滿多的,出國念書是體驗文化一個很好的方法,不過比較不建議短期的遊學。實習也是另外一項重要的事,它除了是一種銜接方式以外,還可以幫助你找到性向,和一些資深的人互動,學學人事方面的經驗。這種人事互動上的能力很重要,尤其是溝通能力,要做到「聽到」,然後「聽懂」,大家常常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如此會使得見識變得狹隘,而「聽懂」,則是需要可以重整他人想法、說服他人、以問題來回互動來挑戰與被挑戰。最後,歡迎大家來廣勝實習或是工作拉。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