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弘學長(B80)

訪問對象 : 周景弘 執行長
訪問時間 : 2014/12/10
訪問人員 : B02902090 楊茂榮、B02902091 張天慈

Q:請問學長公司都在做什麼呢?

A:我們公司在做大型企業的內部網站跟外部網站的導入,包含知識管理、文件管理、企業內部的資料搜尋、EIP(員工入口網站、企業入口網站)......等等和辦公室自動化有關的部分。另外一個部分是有關行銷的,例如業務自動化、EDM數位行銷、行銷入口網站。
我們公司主要就是在做CRM OA等等內部資訊系統,還有外部網站。但不是純做客製的公司,我們其實是微軟的partner,微軟在這方面有些商品,那他這些產品算是商業產品,可能一般的學生比較少碰到。例如Microsoft SharePoint、Dynamic CRM,另外還有代理一套歐洲的軟體是在做行銷入口網站。
這些軟體裝上去本身到企業的時候一般來說只能提供很陽春的功能。每個企業的內部流程還有使用者需求業別的不同,要看到的東西不太一樣。像文件管理,每個產業、公司他的審核過程差異很大。有些公司要給一到三層主管簽核、有些按照不同的內容類別要給不同的人審核。每家公司會因為產業的類別差異很大。有的要求搜尋的結果要分類,像Google搜尋沒有特別分類,但有些公司會需要依照知識類別來分類。不只是用試算表、word來分,而需要分:每日生產報表、對外的影片等等,還可能有不同的顯示需求(照片用照片牆),那這些就可能有客製化。
所以我們就有客製加上導入,導入就是安裝和最基本的設定,那客製就是按照產品的特性還有客戶的需求去開發,調整產品的功能設定。客製會環繞產品,你要很了解產品,你要很了解產品的基本功能還有他的API還有Object Model。
我們服務的企業有大型的電信公司、大型工程公司、一些金融業(銀行)等等。

公司2006年成立,但一開始不是做這個,這是到08年年底才開始做微軟相關的產品,漸漸變成現在的樣子。最早是在做Web 2.0的軟體。但是做社群軟體的開發就很燒錢,說實話,所以會做這個就跟公司要開始追求穩定獲利有很大的關係。
我之前是在外商顧問工作五年,現在這間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從同一個外商公司出來的,全世界最大的IT企管顧問公司。它的規模是員工20萬人,營業額200-300億美元那種,屬於富士比百大企業,但是台灣的很小。他們的策略就是鎖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滿足他們所有的資訊系統的需求。例如說通用汽車,他就會有一組專門的人在通用汽車公司中跟他們一起工作,不論通用要做CRM、ERP等系統他都滿足你,因為當你有10萬人的時候,你要做什麼他們都有TEAM,他們可以從世界各地調來一組很了解某個系統的人,又有一組都在通用汽車內工作的人,然後兩邊搭配就可以很容易做起來。


Q:為什麼會離開外商公司?

A:我自己在跟面試的人都這樣講,我們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Career Path,那我們再選擇一家公司就是在選擇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公司也在選擇他們需要怎麼樣的員工,所以永遠我們都在看我們跟公司是否合適,而這種合適是會變動的。

台灣不像日本是終生雇用,日本就是找一張白紙來,培養成公司想要的。台灣目前職場的環境不是這樣,而是公司跟個人之間不斷的選擇。
離開就是覺得說,他不再是你想要的或我不再是他想要的。剛進公司,一開始你沒有一個很肯定的態度,你其實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工作若干年後會比較知道你想要什麼。


Q:創業的公司前期和現在所做的事情不一樣,中間是為什麼呢?是經濟上的關係嗎?

A:沒錯,因為我們一直燒錢,股東也沒辦法接受這樣一直燒。而且沒有明顯可以改善的跡象,不可能一路這樣燒到倒掉,所以要在我們還能改變時改變。


Q:那是怎麼決定轉成現在這個方向?

A:因為我們之前都在外商公司,我們本來就在做大型資訊系統的導入。一方面是人際關係,微軟那邊有管道;另一方面是微軟的產品有個特性:他的導入成本特別低。例如說同樣是入口網站的軟體,微軟的定價都比他的競爭對手來得低,他的特性就是比他的競爭對手來得低,同樣的搜尋軟體也是這樣。
為什麼便宜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便宜,大公司就可以花比較多錢去做貴的事情,小公司就沒辦法花那麼多錢。我們客戶也是很大的公司,當公司要花比較多錢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一個比較知名的,所以你要嵌入大型軟體的市場比較困難。例如說你要賣一個一千萬的專案,客戶就會問你的營業規模,你曾經幫哪些大公司做過這些事情。那如果沒有,他怎麼相信你能做得好?相對來說,小企業小軟體就比較容易
一開始一定從小企業小軟體著手。那到我們現在這個規模,所以我們現在做的客戶&規模就比當初大很多‧微軟的產品在這方面的特性就出色很多。


Q:所以有點像跟微軟買一套系統然後去賣給客戶?

A:不能這樣說,事實上是客戶跟微軟買一套軟體然後請我們做導入。微軟賣軟體我們賣服務,客戶一次下兩個訂單。
客戶也不會希望軟體裝起來大家都長一樣,而要員工去適應軟體,這不太可能,尤其大企業。


Q:我們以為這方面也是微軟(軟體製造商)要做到的事情?

A:因為微軟做這件事情不划算。要做成一套成功的軟體很難,但當你是一套成功的軟體的時候,要賣就很容易。
例如說像趨勢、訊聯,軟體的成本是什麼?開發很貴。可是當你賣的時候,就是成本跟光碟片,成本很低,毛利率很高。
但如果是做(導入)服務的話,假設我做這個要一個月,那我要收一個月的錢,我付出的成本,薪資、人員教育訓練等等,成本很高。
第一:很多情況下專案都是fix fee,意思是說總預算是一百萬,那就是一百萬做到好。對軟體公司來說,他研發完就賣一套賺一套,他沒有風險,但你做專案公司就有風險。
第二:如果現在有很多小公司幫我去賣軟體,他們去幫你賣,他們賺專案的錢,軟體公司就賣一套賺一套。
所以比較大的軟體公司,他們都會塑造一個eco system生態系統,他們都會切割他們的產品跟服務。即便他們有服務部門,他們也會找別的partner來幫他們一起推廣他們的產品,這樣能擴大他們的銷售。微軟不是唯一做這件事的企業。在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領域最大的廠商是思愛普(SAP),他是一個德國的企業,他們非常非常大。第二大是Oracle。他們只賣軟體,然後找別的廠商來做導入,這樣就有很多廠商幫他們賣系統。

ERP是企業資源規劃,是企業主要營運上面會運用到的軟體。一般常見的中小型公司需要進貨、銷貨、庫存還有會計記帳的系統,這些都算ERP的一部分。你可以想像銷貨會跟會計帳戶、付款等等都有關,銷貨、庫存、採購之間的系統都有關連,每個系統都由不同人來做。那一個涵蓋所有企業的資訊系統,那我們涵蓋的範圍是很多的,這些統稱為ERP。


Q:學長你們那屆有幾個人呀?

A:我是B80,我們一屆五十個。我們最早還在計算機中心上課,那時候資訊系館落成舊館時我們搬過去,但我畢業時還沒有完全蓋好。


Q:你比較有印象的老師有誰?

A:應該都還記得吧,雖然畢業十幾年了但都還記得。我記得最深的就是許永真老師了。


Q:系上大部分的人,之後都做什麼?

A:大部份的人都還在IT產業,不一定當工程師。其實我們那屆有一半在國外工作,在我們那個年代,選擇在台灣的比較少,在國外的比較多。因為當時台灣資訊的研究所跟就業環境不如國外,以當時的狀況要申請到國外名校並不是太困難,前十幾名都可以申請到名校。我們班有3-4個去念伊利諾,那時候全美排名第一,可以念伊利諾幹麻不唸呢。畢業的時候大概1998、1999,那時候Internet剛開始發展,在西岸非常好找工作,就更加不會回來。有些人落地生根就沒回來,但也有人在那邊工作一陣子就回來了。前五號三個在國外兩個在台灣,大概是這種概念。


Q:學長當初怎麼會選擇會計研究所?

A:我媽媽在會計系教書,而我在大三大四時覺得不想要一輩子寫程式。雖然我現在做的工作跟電腦非常有關,但我那時候不是這樣想。所以就想念商管有關的。當時是甄試上去的。
雖然後來做的東西跟電腦極度有關,但這很難說。因為後來我去的公司在做資訊系統導入,如果你對商管沒有研究,那就要從頭來過,但因為念過會研所,所以就比較容易。所以還是有影響的。


Q:所以當初在外商公司有寫程式嗎?

A:有,還是有。我們在那個時候我們只在意你能解決問題,不在意你用什麼辦法解決。例如說做一個庫存分析,有一千種方法可以做到,分析哪些庫存有問題、沒有問題,採用不同的對策。那我去找客戶ERP用哪種系統,我直接去DB下載資料,幫他做試算表,每天去跑程式去計算這些東西。如我你會寫程式,你可以不用依賴系統產生的任何結果,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組合出你想要的東西。那有些人工的東西,你也可以把它自動化,我們也幫客戶設計自動化的流程。本來市場上不存在這種套裝軟體,那你就會想:這很簡單阿就加個幾行而已(笑)。
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依外商顧問公司的想法,他只想要解決問題,至於你採取的手法,不是每個人都會採取一樣的做法。那寫程式在這個時候就會幫忙導入自動化流程,客戶覺得很棒,交接給他們,他們覺得很棒。換個人可能把人訓練得很好,找工讀生訓練,也可以,每個人方法不同。

學長:題外話,現在你們會叫自己資訊系還是資工系?
學弟妹:教授都很強調我們是資訊系,但平常在用還是俗稱資工系。教授常常說如果我們叫資工系,那隔壁應該叫電工系。
學長:為什麼我問你這個問題?因為顯然這是個問題!
你想想看,在我們唸書時我們都叫自己資訊系,後來越來越多人叫我們資工系。一開始台大沒有資管系,後來有了之後大家就叫我們資工系,就說我們比較偏工程。那時我們非常不爽,憑什麼說我們比較偏工程,而且為什麼成立一個資管系就要我們改名字。在我們那個年代的時候,大家都很堅持我們叫資訊系。而當時硬體課程在我們系上一直都不是主流,那時候有電子電路、數位電子。但真正走那行的少之又少,因為電機系好像有一組專門在做這個。所以那個工字對我們完全沒有意義。


Q:商科會比資訊好念嗎?感覺商院都爽爽玩但我們都在趕作業

A:這很難回答。管院記憶性操作性的東西比較多,資訊的理解性比較強。資訊的課程大部份都靠邏輯理解,管院的東西很多要背規則,那就看你喜不喜歡囉。就我個人是很不喜歡背規則,可是默默的我也唸完會研所,也考到了會計師。但我比較喜歡我們以前公司的說法:你的目標就是解決問題就好。你可以考慮某種特定的方法,那方法是因為他好,而不是因為他是一個你必須要遵守的東西。


Q:公司在開發一個專案之前都是怎麼評估它可不可行的呢?或是怎麼在專案之間選擇?

A:這有點難講,因為考慮的因素很多。
我現在講的做法跟我的產業有很大關係。
第一個你要考慮的就是風險高不高、賺不賺錢、他有沒有策略意義。
風險高不高,第一步叫慎選客戶。好公司跟壞公司差異非常大,而且你從外觀看不出來,不是說大公司就是好公司。有些公司做事不嚴謹、不按方法、或有不合理的要求,這從外觀看不出來。都要合作過才知道。第二步是時間,看在死線前有沒有辦法達成。第三步是特定的技術難度,我們公司不一定能夠完成。因為我們賣的是產品,有些東西直接寫個程式我可以做得出來,但在特定的產品上要能夠做到這件事就不一定。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資源,賺不賺錢。很簡單,預計多久時間做完,然後看賺不賺錢。
第三個就是策略性的意義,公司有某些要發展的產品,如果他跟你的產品走向一致、要增加產品的credentials、或是要增加和客戶的關係,這些都算是策略性的意義。
以上綜合評估,來決定要不要開發這個專案。


Q:會建議自己開公司嗎?還是先去其他公司試試看?

A:老實說,開公司不是靠一個人而是靠一個團隊。團隊顯得比個人更重要。你能不能夠遇到一個很好的團隊你不一定知道,而且有些事情你不一起共事你不會知道。
有經驗有有經驗的優點,你比較理解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要怎麼賺錢。但沒有經驗不一定是錯,因為你在念書時認識的人比較不會有利害關係,這樣下來比較有可能超越一般合理產出的事情。要拼起來兩個星期不睡覺,把一個東西的原型做出來,學生做得到,上班很久的人做不到。體能是個問題,就算腦袋還可以,但體力也無法負擔每天熬夜。利害關係也是個問題,每個人隨著年紀變大,每個人的包袱也在變重,你可能有老婆小孩要考慮,會損失的東西比較多。
人生到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沒有辦法很純淨的去想一些事情,大家的考慮都變多了,你可以說這比較社會化,每一個人比較社會化的話會讓團隊有所保留。如果你們想要全部開一個公司的話,未必有工作經驗會是好,當然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但我覺得冤枉路都還好。主要是可以解決這些不現實的問題,但是就是因為太現實了,本身也有一些缺點。
我認識資工系畢業,開公司開比較好的,大部份都是工作不到三年後、甚至沒有工作就開公司了。像我這樣的人(中途轉業)比較少。


Q:那當初開公司的資金都怎麼來的?

A:自己募款、工作幾年後存的錢、親友團、再加上有個大公司支持。整體來說我們公司的資金不算非常多。以前在1995-2000動不動就有人募5,000萬-1億(台幣),而且老實說做我們這個工作不需要這麼多錢。
如果你年輕認識誰很好,想要一起開公司就去試試看。如果兩年後失敗了,就再去找工作就好拉(笑)。
開公司非常容易吵架,超級容易。我說每一個開公司的可能1-2個,說不定實際上數字更多。因為如果試了但失敗了我就不會知道。
我覺得就算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我覺得台灣的社會不知道為什麼容易給失敗一個懲罰,但美國不是這樣。你害怕失敗,所以你追求成功,但失敗不該給予懲罰。反正年輕的時候試試看,你做專題跟什麼什麼有關,後來想到一個很好的想法,就跟3-5好友私下研究,之後給老師、認識的人看看,他們會給你一些現實性的意見,如果真的很喜歡就可以開公司了。有很多公司技術難度並不高,我們念資工可能做的東西很技術,但很多start-up他雖然是資訊網站(ex: eztable),但以我們來看這些都不算難寫。
不過創業很難,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在面臨失敗、處理失敗。就算我們現在也是每天都在處理失敗:某個案子沒標到、有事情沒做好整天被客戶電。絕對不可能有一天是你在電客戶。就算客戶很滿意他也不見得會講,他就默默的很滿意,不滿意的都很大聲,被電的時候我自己印象也會特別深刻(笑)。


Q:所以專案是自己去標嗎?

A:有的是跟微軟合作,有的是自己去標。自己去標的會花很多時間去搜集資訊。我們會去打聽什麼樣的企業會去做什麼事情,通常不是你在招標網站上看到什麼案子才說我們來標吧。例如說客戶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他會去跟廠商談,這個時候就會去跟他們詳細談,事先做個準備,這樣在公告時才不會手忙腳亂。通常公告到招標的時間非常短,你必須事先做好準備。


Q:最一開始怎麼會想要念資訊?

A:因為我小學就會寫程式了,那時有apple2的時候就開始寫程式。一路念上來都是參加資訊性的社團。也是分數剛好到了,如果當初分數多一點到電機可能也去唸了。但上了電子電路、數位電子後,就堅信我對這方面沒有興趣,在那邊算電壓電流伏特數真的是痛不欲身。但也不能這樣講,我其他科成績很好,但那科的成績很爛。


Q:沒有出國是因為?

A:因為想要念會研所,所以就不出國了。我那個時代因為各個國家的會計制度差很多,後來會計制度走向統合,每個國家的會計制度才變小。全球化的結果,如果不同國家的公司報表不同,對投資來說不是好事。所以現在出國可能是個選擇,但當時的環境就是留在台灣念。如果我念資訊,我應該會選擇出國,出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整體來說,台灣出國的人在變少。


Q:學長公司有提供實習機會嗎?

A:現在沒有,你說的是個好主意。但我們做的東西好像不太適合實習,我沒有特別想過這件事情。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以企業(微軟)來說,如果我要寫一份文件,那必須要寫到微軟的客戶要的水準,那很難而且顯然超過學生的程度。學生實習來對他們的產品產業跟工作本身不是非常了解,叫你寫這個太難。那如果不是夠難的位置,為什麼公司要培養這個人。最後得到的結論,很多部門都丟去打雜,就做不到有意義的工作,就變成了負面的循環。


Q:實習對公司來說得到什麼?

A:對微軟來說,他們有一部分是要顧及企業形象、社會責任。如果多一些資訊系的學生對微軟有好印象的話,他們以後在資訊決策上會比較偏好微軟的軟體。雖然我們說微軟的軟體很便宜,但他的特色是套數很多,一買就很貴。例如Office,微軟的核心業務之一是賣office,而不是Windows,那他要怎麼樣才能阻止你去買Open Office?說實話Open Office又沒有比較遭,但我們就被.doc給綁架了。
我們客戶幾乎沒有人用Open Office,用過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我打開後格式跑掉了!”

以業界的觀點,微軟新的CEO走向蠻令人耳目一新的。他把Office放到了iPad,我們本來以為他永遠不會這樣做。在商業界(ex:醫院),大部份的市場都是買微軟的平板,為什麼不買iPad?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因為沒有Office。那他現在在iPad放Office不就自己把自己扒掉。但他現在這樣想是認為說:反正微軟的平板也打不過人家,那他應該強化office在所有區域的壟斷率,去保護其他區域的產品。
另外Visual Studio未來要support iPad上的開發,這一步非常聰明。我本來就認為他應該要做這步,現在他真的做下去了。

Java的eclipse、iOS的cowry,這些都比不上微軟的visual studio。如果說他開放了使用C#來開發其他平台,可能會吸引大量的程式設計師導向他,因為開發時間短很多。我們在單位時間內要寫出技術難度不高的東西,功能要穩定,所以會選擇最方便的方法。最後算出來Visual Studio是首選,雖然他要錢。但話說回來他有另外一個策略是他要賣免費版,他就是吸引所有人來用微軟,然後在其他地方賺你錢。所以我覺得他們心CEO的策略蠻令人耳目一新。


Q:聽說很多工程師不用微軟系列?

A:很多原因拉,有段時間婊微軟是個顯學。1995-2005年,都是顯學,但現在比以前少多了,雖然你們教授應該還是婊微軟。但就事論事,eclipse真的完全摸不上Visual Studio。為什麼以前大家會質疑?因為他要錢,要錢的東西就先不要用。大家會覺得程式是我的財產,我不希望被某個平台綁住。微軟以前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嚴重,但現在微軟.NET平台要擴充到linux上,也就是要open source,以後工作站很有可能就可以寫C#的語言。以前不行,這使得學校不太可能教.NET的東西,因為不可能教廠商的軟體。


Q:學長一路走來是計劃好自己的人生嗎?還是走走看看?

A:30歲之前算有,30歲之後比較沒有。小時候寫程式,當然很想進台大資訊系。念會研所到進外商顧問公司,大致上都在想像之中,開公司以後都沒有。但走到那裡之後,你會發現開公司好像也不是很奇怪,因為該會的都會了。


Q:這樣聽起來念資訊都不吃虧?

A:我覺得念資訊超好的。我不會說念其他科系不好,念會計也很好找工作。但我覺得念資訊比較有趣!


Q:學長那時候有同學念得很掙扎嗎?那怎麼辦?

A:很多!都念得很痛苦。但最後都還是寫程式......。我發現念資訊這行的,最後跳出去不是做資訊的屈指可數,幾乎沒有。幾乎都在這個行業,程式設計師居多,有的做資訊公司的業務,或大企業的資訊主管,老師教授等等。斬釘截鐵地說不寫程式的,最後都還是在本行。
因為在我們那個年代念資訊真的很好找工作,待遇也不錯。也因此創業的比較少吧。除非有強大的自我實現的意圖,不然受僱於人其實待遇都不錯,選擇也多,就不會選擇創業。


Q:學長對普通物理、微積分的看法?

A:普通物理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要修,我認識的人到研究所、出來工作都用不到普物啊!有人說是為了電子電路,但老實說我覺得也沒有關聯。
微積分很難講,因為有些工程數學會用到微積分,而圖學會大量用到工程數學。人工智慧有些方程式是用到偏微分的,所以還是很有可能用到微積分。但特定的科目是用不到沒錯。


Q:學長現在的生活感覺蠻愜意的?壓力會很大嗎?

A:我不會說我現在工作輕鬆。因為是創業的關係,時間比較能自己安排,但工時總長跟壓力就不一定,要看狀況。因為是創業,你要對很多人要負責任,不只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而已,這點很重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