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光(資策會創研所主任)

課程 : 服務學習二
開課教授 : 林守德 老師
助教 : 資工所 黃彥樺
修課學生 : 資工三 招瑞能 資工四 張智堯
訪問時間 : 201559


                                                                                                                             網路擷取

受訪學長 : 何偉光先生
經歷 :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畢業
台視專案業務處 處長
台視資訊部 經理
資策會創研所主任

懶人包之精選內容 Top3 : Q3 Q14Q15

1. 請問資策會是一個什麼樣性質的組織呢?
à資策會像是一個媒合的平台,主要輔導一些團隊和userbusiness結合,因為他們不缺技術,但是找不到有用戶的企業合作。 資策會相當於團隊與企業的接口,除了提供建議還有幫忙尋找適合合作的對象。例如,之前花旗信用卡很希望客戶在各種消費的地方刷卡,資策會就介紹愛評網、EZTABLE與其合作。媒合某種程度上是挑戰度最高的事,因為需要能夠了解start up服務與企業的需求,並且還要並且還要能讓兩邊互相了解、合作,需要很多的know how和經驗。

2.過去你在學士班或碩士班有修了哪些您認為特別有幫助的課嗎?(讓你認為對你現在在業界十分有幫助)?
à學習一些硬體的東西,像是邏輯電路、hardware的架構、插插麵包板,會對未來不管是創業或是理解軟硬整合的工作有所幫助。

3.學生時代有沒有自學了什麼工具或技能對你之後的職業生涯十分有幫助?

自學:課餘時間和朋友幫一些同學組裝電腦,做熱開機、冷開機的測試。當時組裝電腦比起現在困難許多,像是不統廠牌的記憶體和主機板可能會有相容性的問題。還有組裝完成之後bias的設定都需要透過實務的操作學習經驗。
職涯:對未來的幫助就是,變得比較懂硬體架構,不需要知道細節像是如何去提升記憶體的速度等等,只要具備基本的嘗試即可。就現階段來說,下一步我們看到的就會是軟硬整合的市場或平台,所以做software或是application都要懂一些硬體。

4.能否分享替補習班開發志願選填系統的經驗呢?
à當時大學選填志願會公佈每科成績的分數,收到成績單後要填志願卡,加重計分,所以需要一套系統分析落點。其實系統是上一屆學長寫的,一直傳承下來給學弟妹維護,當時補習班做的是一整套的服務,從PC、印表機的承租到報表紙的準備。補習班當時提供這項免費服務的主要目的是蒐集名單、補習行銷、廣告。我認為就學階段,實習一定要跟所學有關聯,重要的是能把學到的東西與第一線的東西做對應,賺錢其實是其次,現在有非常多的軟體實習機會跟以往比起來已經好了非常多了,能在暑假期間多認識了解一些不同型態的工作內容才是最有價值的。


5.學長的經歷大多與媒體相關,請問資工的背景如何與媒體做結合呢?
à像是過去曾把八千里路雲和月(介紹中國大陸的景點的節目)的影像資料數位化,90年的時候大家都希望可以認識大陸。業務的項目都不太寫code,偏服務設計、規劃,也就是協助一些擁有content資產的用戶、公司數位化其資產並規劃服務性的應用。像台視的數位電視、財訊還有把中國大陸旅遊路線、特色變為database,並且提供給海外的華人看。

6. 請問什麼是服務設計呢 ?
服務設計、規劃是工程師和用戶或公司之間的橋樑,像是很多新創團隊都是engineer base的人組成的,其生產的服務與user所想的不一定吻合,其欠缺的就是像是這樣的角色。或者一些平或是一些平面媒體、電視台擁有了數位化的資料,但是缺乏重組、打包、應用,這類的人才也能派上用場。

7. 學長當初加入台視的工作有那些?
à主要部份有兩大塊。第一大塊是台灣的數位電視系統要開播﹐以前不管是電視台或是電台都是類別的﹐所以整個數位電視系統﹐包括 : 頭端﹐發射端、後端的播出端其實全都要數位化﹐所以我在台視時首先是在規劃要怎麼把它變成新數位電視台的架構﹐其實這是蠻大的工程。而當有了這些數位資產之後﹐我們就可以接著做一些數位多媒體的應用﹐包括互動、片庫、影音資料庫等等。第二塊就是在數位系統建立好後接著再做一些數位加值的服務﹐例如 當時台視是全台灣第一個有電視購物的網站(不是電視購物節目喔)﹐偶像劇、歌仔戲的周邊商品都可以在台視網站上作銷售。另外台視也積極作互動﹐比如可以利用簡訊作票選活動。就是把一些因電視數位化之後而可以導入的一些應用服務放到整個電視媒體裡﹐所以可以做的東西非常非常的多。

8.所以學長在台視的工作跟您在研究所學的東西還是有一點關係 ?
à我的paper寫的是有關數值分析﹐不過畢業之後在工作裡做的都是一些與多媒體及應用有關的﹐像是平面媒體的公司也有待過並協助數位化。那時候對台灣來講﹐也不過是剛接觸到數位﹐所以算是做中學。

9. 在累積豐富的計畫執行經驗與團隊培育成果後是否會想自己重新創業呢?
à對我們來說並不排除。在我們自己的研究所裡﹐從我進到資策會至現在四年間﹐我們已經有四家公司。我們都鼓勵我們公司員工出來創業﹐所以一年都會有一個工程師團隊出來創業﹐不過你得把題目、Business Model等都想得很清楚﹐並把你構想出來的Business先作一些實証。因為很多時候大家構想出來的Business其實只不過是解決他們自身的煩惱而已﹐其他人其實並沒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他們提出來的題目與做出來的東西﹐我們都會幫他們找到外部的企業用戶﹐去approve他們做的東西是可以用來創業、是有用的、用戶願意花金錢來購買你的服務的

10. 請問台灣還有哪些性質類似的團體?
à其他的協助新創團隊:NTU garage、工研院雲豹計畫、中華電信等等
11.請問學長創業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à想創業的話要先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提供什麼服務,而不是一頭熱地的參加創業競賽。

12你認為培育新創團隊的過程裡,有那些事情是最重要的 ?
à就像是電視台、經紀公司發掘素人的過程那樣﹐培養的過程約要7年﹐培育新創團隊的過程亦類似﹐應該要有延續性﹐直至他們能獨當一面。而不是辦辦比賽﹐領過獎金團隊就解散﹐反而是應該要透過比賽﹐發掘明星團隊﹐為他們作媒合、提供資源以及讓他們有曝光的機會。

13最近幾年政府一直鼓勵年輕人創業﹐然而像一些就學中的創業家一邊念書一邊創業其實也會遇到不少煩惱﹐比如說應不應該先專心念好書再來創業、或者是因為常常需要翹課所以煩惱該不該休學專心創業、可是又會覺得先拿到一個學位的話說話比較有份量等等﹐面對著這些學弟們面臨的兩難﹐你會有什麼建議給他們?

à假如他的創業與學習是一致的﹐應該會有可以並存的空間﹐而不會太兩難。而且對於研究所的學生﹐這不會有太大的衝突﹐因為他可以直接把畢業題目變成一個Business Model來做﹐並從指導老師上得到幫助﹐我們現在其實也鼓勵老師出來創業。而對於大學部的學生而言﹐就得看看他們的題目﹐團隊做的是什麼﹐看看這個題目是不是真的值得他放下學業專心來做﹐還是說把他當成大學生涯的一個歷練。我們Idea show兩三年前也碰過一個台大電機的學弟﹐他利用網路做了一個幫別人代訂便當的服務﹐他們也知道他們不可能為了這個題目而去放下學業﹐可是他們從過程中可以體會創業的感覺以及獲得一些經驗﹐所以對於大學生來講這部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不過坦白講就目前我們看到的大部份題目﹐就我個人來看﹐可能還沒有值得去放下學業。大家可能看外國的創業例子太多﹐可是別忘了﹐好比Facebook﹐他們是因為業務、會員數多得應接不暇的情況下才休學。所以假如你能做到一個服務﹐會使得你天天應接不暇、需要常常更新版本﹐那你的確可以書不念去專心你的創業﹐因為你的Business真的做起來了﹐有一個規模了。可是假如你只是想好了一個題目想要try﹐就說要休學專心創業﹐就不太贊同。千萬不要誤以為一定要休學﹐創業才會成功﹐要把前因後果看楚。

14假如有一些同學畢業後發現不愛打程式﹐根據你在業界的經驗跟觀察﹐你認為他們可以尋求什麼領域 或是 什麼樣的職位 擔當 以至於大學四年所學還是可以有所發揮?
à我覺得資訊系在現在已經是一個基礎學科﹐所以可以到任何行業。因為如果不談coding的技術而是應用領域的話﹐那麼不管是那一個行業都跟資訊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如果我們資訊系的同學們覺得自己不太想一直做coding或開發﹐至少你在資訊的專業訓練裡你還是比別人更理解到在其他行業裡有什麼資訊技術是可以用的。就是可以朝應用領域﹐這就不一定是要自己開發的。比如說如果你對金融業有興趣﹐你就可以用金融業的角度去想想可以怎麼跟資訊作結合﹐例如是CRMBig Data等等。我們其實也鼓勵大家多在各行各業走走。

15根據你的觀察﹐你認為對岸大陸的創業團隊或是學生有那些重要的特質是台灣普遍缺乏需要加強的? 又有那些是台灣特別優秀應該維持的?

à我們idea show在這幾年的確看到過兩邊的團隊﹐我覺得最大的差異是在於地理環境﹐台灣是小而美﹐大陸的市場卻大而粗獷﹐所以大陸的團隊說白一點他們是沒什麼在怕的﹐他想到一個東西就會去做。與台灣相比﹐他們的行動力快得讓我們無法想像。我舉個例子﹐三四年前﹐那時候團購的model才剛開始﹐idea show去大陸發表有關團購的business model﹐結束後我們團隊還沒回到台灣﹐大陸那邊就已經多了快10個團購網站﹐你在台上講﹐他們聽了就在台下做﹐他們那種敢衝敢拚的魄力﹐我認為就是台灣團隊比較缺乏的。不過這種魄力到底是好是壞﹐其實也很難斷定。例如﹐雖然大陸做的速度的確是很快﹐不過他們做出來的品質與精密度、系統的穩定度、可靠度等等﹐與台灣團隊做出來的比較的話﹐是相對差的﹐因為他們求的主要只是速度快。台灣喔﹐我自己感覺啦﹐台灣的學生很會寫Business Model﹐可是會跳下去做的真的不多。大陸卻是你在那邊講我就已經開始在那邊做﹐我覺得這事情是我們台灣學生目前應該要向他們學習的。台灣的學生不能只是一直在寫東西想Business Model﹐而是要實際拿出東西來﹐那怕只是很粗型的很初步的。不過回過頭來看﹐大陸所沒有的﹐一個是細緻度﹐第二是創意﹐台灣團隊提出來的Business Model或服務的創新度都比大陸來得高﹐道理很簡單﹐因為大陸的市場大﹐比較依賴複製型的成長﹐而台灣由於面臨的挑戰大﹐若不夠新就吸引不到人來使用﹐所以比較新的東西﹐台灣會比較容易想得出來。

16.那台灣團隊做的東西不都會被大陸「偷走」了嗎?


à如果是網路這一塊的應用服務其實不用擔心﹐因為網路基本上是賣人頭的事業與服務﹐是一個最local的行業。Internet結合的應用服務大部份都與local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台灣做的很好的服務﹐拿到大陸不見得適用。另外﹐就新創團隊來講﹐速度是很重要的﹐而速度取決於執行能力與一些細節、knowhow。我常舉一個例子﹐如果按時間軸來看﹐有了Yahoo之後﹐為什麼還會出現Google?照理講Yahoo先出來﹐已有市佔率﹐為什麼google在搜尋機器上卻比Yahoo做得還好? 在那之後又有社群媒介Facebook? 你會看到網路的服務一代代的特色是很清楚的。另外﹐區域也是一個要點﹐像是大陸的淘寶網、阿里巴巴等等﹐結合了第三方支付等服務。而在東南亞﹐他們也會有他們自己的支付平台﹐因為這都需要跟當地的系統作串聯。所以不會因為說今天在台灣做了﹐我就一定可以在那裡做或一定不可以在那裡做。而不同生活環境的人們也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說在馬來西亞就沒有24小時內到貨的服務﹐因為他們覺得24小時內到不怎樣﹐反正他們就不急﹐可見服務是跟當地的生活環境是有關的。所以雖然網路是一樣的﹐可是底下的服務卻會因不同的生活環境而有所不一樣﹐所以一般你講出來的服務不見得就能被別人copy走﹐這裡面一定會有一些細節或資源是你掌握著的﹐你不見得要講出來﹐更強的話是你講出來別人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反而如果你講出來大家對你的Model都懂得很透徹很清楚﹐那可能代表你的Model想得太簡單、太容易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