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惠文 (B84, 香港大學心理系教授)

系友專訪
受訪人:B84蕭惠文 (Janet Hsiao)
受訪人小簡介:學姐自台大資工畢業之後,在西門菲莎大學取得電腦科學碩士學位,並在愛丁堡大學取得認知科學的博士學位。目前於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擔任教授,主要研究內容是透過電腦模擬,以及認知神經科學來探討人類行為與大腦之間的連結。

問:
學姊現在研究的領域是神經科學。可以請學姊簡單介紹一下您的研究領域的特色嗎?畢竟走神經科學的研究跟機器學習、網路安全比起,這一塊比較不像我們資工人會走的路。

:
一般人可能會把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與生物學(biology)混淆。在傳統上,神經系統有關的研究,的確是生物學上的分支。但現在的神經科學除了傳統生物對神經的研究外,還融入了如語言學、心理學、電腦科學……等的科學來幫助我們理解大腦是怎麼處理外界訊號,以及做出反應的。
神經科學可以從心理學以及電腦科學(computational model)切入。我做的是認知神經科學,是在研究人腦怎麼作用在認知行為,例如閱讀等等,像是在人工智慧上就有CS的相關。
電腦科學是在研究方法上有很重要的應用,像是在建立一些model上,協助建立理論,確認與預測行為。
現在台大心理系的黃從仁教授在做認知科學相關的研究。( 附上黃從仁助理教授的網站 : http://www.psy.ntu.edu.tw/index.php/members/faculty/fulltime-faculty/302-huang-tsung-ren)

問:
學姊當初為什麼會想要走這個領域呢??學姊是否有考慮過其他的領域??
答:
在學期間,我曾經接觸過與圖學以及人工智慧相關的資訊,並對這兩者產生興趣。
會對圖學產生興趣是因為虛擬實境很流行,而我也覺得做虛擬實境相關的研究很酷。
而後來會走上認知科學的路,是因為朋友()給我看了一篇關於人類行為的論文,內容探討的是人工智慧如何模擬大腦來處理英文句子。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其實比較喜歡跟「人」有關的研究,這也促使我去到加拿大做認知科學的研究,不過是當時做的比較偏向語言(linguistic)行為。
我後來到愛丁堡大學繼續攻讀博士。愛丁堡大學是個很棒的地方。它的學科之間的分界不會很刻意,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很頻繁,非常適合作跨領域的研究。
我是到了讀博士的時候,才開始學心理學的。CS的知識反而到後來變成了幫助我研究的工具。而到了現在,主要研究才變成心理學的。所以我從CS到心理學的轉變,其實是慢慢演變成的。

問:
如果有學弟妹對這方面有興趣,您會怎麼給建議?例如怎麼自我充實之類的
答:
如果可以的話,雙主修或者輔系都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大學的資源很多領域也很廣,在大學的時候真的要多接觸不同學科,才能找到更有興趣的東西。再加上現在的研究都是很跨領域,多接觸對未來的出路會更有幫助。
但我們系的功課也蠻重的,如果沒有辦法雙主修或者輔系的話,也可以去選修,或者旁聽一些外系的課程。

問:
看過學姊的資料,得知學姊至少應該待過美國、香港、台灣。請問學姊認為外國與台灣的CS環境有什麼重大差別?? 學姊認為應如何加強台灣的CS 環境呢??
答:
我認為台灣與國外最大的差別是,國外環境比較開放,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國家不同想法的人,其實可以激發更多重要的靈感,而不會聊來聊去都是同樣的事。
就業環境的話,美國當然比台灣好很多,選擇也多。雖然香港資訊領域的高科技公司並不主流,但是他們的金融之類的公司,他們對於IT人員的需求其實很高,Pay當然也比較高囉()。公司的管理方式很重要。

問:
那學姊認為認知神經科學在未來的發展,在業界方面的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可能在做人工智慧上有些應用有Computer Vision。像最近Google公司就在研究怎麼用電腦判斷圖形怎麼辨認人臉等等。畢竟電腦的辨識物體方法與人腦的有極大差異。所以要怎麼讓電腦辨識物體的能力與人類的能力更接近,就需要依靠認知科學的研究了。
不過畢竟認知科學還是門發展中的學科,所以主要發展還是在學界研究領域。目前的業界發展比較少。




問:
學姊為何會選擇到香港發展呢?? 感覺香港的CS不算特別發達。
答:
因為我的先生是ABC,原本想在美國找教授職的工作,但是美國那邊教授職缺這塊很競爭。恰巧看到香港大學有開出大學教授的offer,而且先生也願意來香港,又剛好那時候香港大學從3年制改變為4年制,因此多了很多機會。

問:
學姊當初為什麼會選擇讀CS??
答:
在高中的時候有分組,當時就覺得自己不適合走文組,於是選了理組。加上沒有什麼機會提早接觸大學的東西,當時的風氣算是憑著志願序在選擇,第一志願台大電機感覺不適合女生念, 資工好像是第二志願。進來讀之後,覺得念資訊系很好,在任何領域都非常吃香。資訊系真的是很好很好的系!而進大學再繼續探索興趣是什麼,其實也不算太晚。

問:
很多人都說讀PhD是一條不歸路,學姊是否當時有想過投入業界呢??那又是考慮了什麼而決定讀PhD,並回學校教書的呢??
答:
我天生就比較喜歡研究,所以當初沒有考慮過業界。說真的,讀PhD真的是條不歸路,除非真的很確定自己想要走研究,不然真的不需要讀PhD。在國外讀研究所其實就是為了讀博士作準備,而想進入業界的大學畢業其實就已經開始投入了。當初因為很清楚自己比起業界更喜歡研究,所以算是比較早就決定要讀了。

問:
學姊有什麼建議給所有的資訊系學生嗎??
答:

興趣!早點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是很重要的。在人生規劃裡,最重要的真的要跟著興趣,不要把未來的趨勢或發展(利益之類的)作為第一考量。很多領域裡面很有成就的人並不是單純會看未來趨勢,而是抱持著高度的熱忱,才能真正有一番成就的。反之就算做很熱門的事情,卻不能很有熱忱地做,一樣也不能做好什麼。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