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6的文章

蕭惠文 (B84, 香港大學心理系教授)

系友專訪 受訪人: B84 蕭惠文 (Janet Hsiao) 受訪人小簡介:學姐自台大資工畢業之後,在西門菲莎大學取得電腦科學碩士學位,並在愛丁堡大學取得認知科學的博士學位。目前於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擔任教授,主要研究內容是透過電腦模擬,以及認知神經科學來探討人類行為與大腦之間的連結。 問: 學姊現在研究的領域是神經科學。可以請學姊簡單介紹一下您的研究領域的特色嗎?畢竟走神經科學的研究跟機器學習、網路安全比起,這一塊比較不像我們資工人會走的路。 答 : 一般人可能會把認知神經科學 (cognitive neuroscience) 與生物學 (biology) 混淆。在傳統上,神經系統有關的研究,的確是生物學上的分支。但現在的神經科學除了傳統生物對神經的研究外,還融入了如語言學、心理學、電腦科學 …… 等的科學來幫助我們理解大腦是怎麼處理外界訊號,以及做出反應的。 神經科學可以從心理學以及電腦科學 (computational model) 切入。我做的是認知神經科學,是在研究人腦怎麼作用在認知行為,例如閱讀等等,像是在人工智慧上就有 CS 的相關。 電腦科學是在研究方法上有很重要的應用,像是在建立一些 model 上,協助建立理論,確認與預測行為。 現在台大心理系 的黃從仁 教授在做認知科學相關的研究。 ( 附上黃從仁助理教授的網站 : http://www.psy.ntu.edu.tw/index.php/members/faculty/fulltime-faculty/302-huang-tsung-ren) 問: 學姊當初為什麼會想要走這個領域呢 ?? 學姊是否有考慮過其他的領域 ?? 答: 在學期間,我曾經接觸過與圖學以及人工智慧相關的資訊,並對這兩者產生興趣。 會對圖學產生興趣是因為虛擬實境很流行,而我也覺得做虛擬實境相關的研究很酷。 而後來會走上認知科學的路,是因為朋友 ( 許 惠 玲 ) 給我看了一篇關於人類行為的論文,內容探討的是人工智慧如何模擬大腦來處理英文句子。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其實比較喜歡跟「人」有關的研究,這也促使我去到加拿大做認知科學的研究,不過是當時做的比較偏向語言 (linguistic) 行為。 我後來到愛丁堡大學繼續攻讀博士

鍾哲民 (D97, 創業 MoBagel 行動貝果)

鍾哲民( MoBagel 行動貝果 CEO & Co-founder ) 訪問對象: 鍾 哲民 學長( d97 ) 訪問時間: 2015/12/17 21:45 訪問人員: B01902125 劉志豪 、 B01902087 徐愷 為什麼學長會選擇要就讀資工相關的科系? 因為我從小就喜歡遊戲吧。我喜歡遊戲之後呢,就想要自己做做看,然後從玩遊戲變成去做遊戲,之後為了做遊戲去研究怎麼寫程式,所以我才會踏上資工這一條路。 那學長在讀資工的時候,覺得哪一個課程比較重要、有興趣,或者是對之後的領域比較有幫助的嗎? 演算法。 其實我的數學本來不是很好,但是從我開始學寫程式,接觸演算法還有資料結構這一些比較屬於資工非常基礎但是很重要的課程之後,其實它在我做邏輯思考和決策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進步。所以我覺得不管之後畢業是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程式設計、演算法其實是一門很重要、大家都應該要學習且非常實用的課。 學長覺得有什麼事情在大學或者研究所時期,應該要去嘗試看看或者多去做的?(比如:社團?跟教授多接觸?多跟實驗室的學長姐聊聊?……) 都可以,因為大家都有不同追求的目標。我是覺得如果可以的話,有兩件事情是最近有很大的變化,值得去嘗試的。第一個是線上課程,現在世界上一流的大學都陸續開放線上課程讓大家參加,那這就是一件很棒的機會。大家不會局限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一樣可以學習到很多質量很棒的知識,所以我很鼓勵大家去突破的一個點。第二個就是實體的,因為有一些文化和環境可以有一些體驗,所以我鼓勵大家在學生時期去參與一些交換學生的活動或轉換不同的環境去做體驗,我覺得這樣對人生很多思考是很有幫助的。 想請問學長當初創業最大的動機是什麼? 其實創業就是一個衝動。最大的原因我想就是想要創造一個自己的舞台,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個比較不守規矩的人,而且比較喜歡有自己的方法去做最有效率的事情。我之前也在大公司工作過,但是我發現在大公司工作需要顧及的事情太多,讓很多事情沒辦法很有效率地執行,所以我才想要創業、創造自己的舞台。就像我玩遊戲一樣,玩到最後我會想要做自己的遊戲,所以我的個性比較屬於比較喜歡創造自己的舞台。 那學長

陳柏光 (B98/網媒所R02,創業中)

訪談人:廖名淳、林日能 訪談日期: 104 年 12 月 20 日(日) 訪談對象:陳柏光 訪談對象背景:大學畢業於本系,現就讀臺灣大學網媒所碩士三年級,在北京有自己創業團隊, 主要在建構大學生 Side Project 交流與媒合平台 。 Q :請問學長是在中國創業嗎﹖ A :對,其實之前在臺灣的時候, 自己就有做一些創業的專案 。我是從碩一的時候開始接觸這塊,之後就一直朝著這個領域去發展,今年暑假剛好有去中國實習的機會,其實我對中國市場也頗有興趣,所以實習完我就直接待在那邊。 Q :學長是鎖定沿海那帶還是內陸﹖ A :主要鎖定在北京,算是比較偏內陸。不過中國沿海的城市,譬如廈門,因為離臺灣較近,對臺灣的青年創業家,有些補助或優惠的政策。而南京、崑山等地,對臺灣也都有相對應的政策;整體而言,中國目前非常鼓勵創業。而北京以互聯網為主;互聯網創業仍以北京最為興盛,投資環境相對較好,投資人也相對較多。剛好那時候實習機會就在北京,對當地互聯網產業已有初步的了解,就決定留下來試試看,所以選擇在北京。 Q :想問學長目前在做什麼﹖ A :我們在做一個 Side Project 的媒合平臺給大學生用,讓他們可以運用課餘的時間去做一些專案。主要是因為我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有時候腦中都有一些不錯的 idea 。有些可能比較天馬行空,有些想法就蠻實際的。不過他們常常將想法停留在「想」的階段,而沒辦法踏出執行的那一步,或許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衝勁。不過他們如果找到幾個有共同理念的人,甚至是技能互補的人,他們可能就能將腦中所想的東西做出來,而這東西有可能就是創業。你們可能想做個什麼東西,也可能簡單一點,好比一起籌辦一場活動,或是一起做一個公益的活動。但是因為每個人的背景、專長、興趣不同,想做的東西也會不同。而藉由我提供的媒合平臺,給每個人特定的標籤 、 分類,大家就能快速媒合到適合一起做事的人。 Q :學長當初做這個平臺是自己一個人做還是很多人一起做﹖ A :我是跟我們團隊討論出來的。因為我去北京之前,就有自己的創業團隊。我的團隊蠻特別的,總共五個人。我跟團隊創辦人兩個是臺灣人,另外三個都是外國人,一個法國人 、 一個荷蘭人、一個紐西蘭人;紐西蘭人是設計師,另外兩個都是工程師。我在去北京之前就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