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林軒田 (B86, 台大資訊系教授/Appier首席資料科學家)

採訪對象:林軒田 台大資訊系教授 /Appier 首席資料科學家 製作:鄭宇軒、胡晉華 Q. 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資工領域? CharlieL: 其實當時在選填志願的時候,知道自己對資工有些興趣,雖然沒有說非常深入了解,但是剛好推甄上了就來念。如果說要給選填志願的學生一點建議,就是如果有一點基本的興趣就可以進來念,因為有些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也有可能進來之後發現這個科系跟你想的不一樣,在我自己的例子中,我進來之後意外地發現自己在這個領域中念得如魚得水,結果也如現在進行的還不錯。 Q. 您是因何而選擇研究機器學習相關領域呢? C: 我大學時候是跟林智仁老師,林智仁老師是國內數一數二早開始做機器學習的人,我找他的時候,他才剛回國兩年,知道他的人沒有現在這麼多。我在找專題指導老師的時候,我覺得當時我不排斥的方向有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多媒體等等。而林智仁老師是當時是第一個確定收我的老師,他那時候也是我的導師,我對他做的東西也很有興趣,所以就做到現在。所以原因比較像是找專題老師時候的緣分。 Q. 機器學習在當年就像現在這樣熱門嗎? C: 並沒有現在這麼熱門,但是有顯現出一些實用性。你可能可以想像,機器學習是從人工智慧中分出來的其中一個分支。如果回到 2000 年的時候,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 的最佳化問題,像 LIBSVM 裡頭用的很多比較進階的方法是陸續在那附近才提出來的。那個時候是機器學習從萌芽到成長的時間,或說是機器學習跳離當年類神經網路那十幾年的低潮期的時間。但是如果要我說的話,我不覺得那時機器學習是很紅的領域,是個發展中的領域。算是還蠻好的,就好像你買到成長中的股票那種感覺。它不是一個完全新興的東西。你現在想像區塊鏈的話,大概就是一個非常新興的東西,大家當然都覺得它很有契機,但也有些不確定的風險。我開始做機器學習的時候,它是個不新不舊的,不是一個已經老到或失敗到大家都不願意投身進去,也沒有年輕到大家覺得風險非常大的那種。 Q. 為什麼選擇前往加州理工學院完成碩博士學位?當時就有打算回台大教書嗎? C: 我自己是想出國念書的,不管是國內外,當時有幾個選項,國內念碩士再出國,或者直接出國等等,後來決定的因素有兩個,第一個是我不想花家裡的錢來唸碩 / 博士,而在國外

蔡益坤 (台大資管系)

採訪對象:蔡益坤 採訪主題:擔任教授的系友 採訪人: B04902110 周忠毅 逐字稿: B04902106 謝唯安 Q1: 為甚麼會決定出國念碩士博士 ? A1: 我是 1980 年進入台大資工系, 1984 年畢業,當時留在國內念研究所的風氣慢慢打開,但還是以國外為主流,所以也沒有想太多。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因在於,自己讀的專業的內容,很多作者,比如說演算法,大部分都在國外,就會覺得說國外就是學計算科學最理想的地方。之後當兵兩年,再當一年的專任研究助理,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出國,考托福,申請。 1987 年才到美國的 UCLA 年碩士博士,其實出去的時候大概心裡就朝著把博士年完的方向走。 Q2: 主任現在對於出國有任何建議嗎 ? A2: 我其實非常鼓勵同學先在國內念研究所碩士班。理由是這樣子 : 我自己看到以台灣大學為例,台灣大學最近這二、三十年,以我自己大學部的經驗到現在來說,其實師資的改善很明顯。當時我在系上的時候老師數量並不多,所謂名校的老師也相對的少,領域也很有限。但從那時候到現在,特別是二十年前,那個時間有很多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回來任教的老師,那其實對台大的師資幫助很大,同時這些老師也都有很多的國際經驗,從跟他的指導教授的合作,參加國際會議,跟其他國際學者的互動。種種不同的機會讓他的國際經驗很充分,回到台灣之後教導學生也容易把學生帶到國際的場域。已訓練一個碩士而言,我覺得現在台灣的環境是充分的,博士的話就有另外的考量。務實一點的考量是,台灣博士的出入主要還是在學術界,包含大學或是研究機構,其實業界也有機會,不過念博士蠻多數是希望可以走入學術研究。台灣在招募人才的時候,某種程度在國外取得博士會比較吃香。這是比較務實的角度,在國外的博士學位好像比較有價值。但純粹從訓練專業的角度來看,國內的環境並不差。像是台大跟世界前 50 大的大學比擬也是可以的。但有一件東西在台灣是比較不容易獲得的,就是國外的學生相對也是從世界各地來的,碰到高手的機會也會比較高,特別是在博士班裏頭。從同儕學習得角度來看,在那邊其實會有另外一種多的面向是在台灣比較不容易看到的。因為在美國畢竟還是整個學術重鎮的所在,學術交流活絡的程度還是比較高。以 UCLA 的 Program 為例,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有一個知名的學者來,對全系的公開演講。這種影響其實是很

張愈敏 (B94)

採訪對象:張愈敏學姊 (B94 級 ) 採訪主題:學士後轉領域 採訪人:汪廷妍 逐字稿、採訪內容:鍾伯煒、汪廷妍 ( 以下採訪內容 ) Q 學姊現在在哪高就? A 我目前在 Dell 電腦工作,工作的內容是做全球採購,是比較偏商管的供應鏈管理這一塊。在 Dell 的產品上我們是交給 ODM ,還有其他的 component 和他的供應商生產和製造。所以在 Dell 的全球採購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管理所有的供應鏈,面對供應商時,要看他的價格以及他的交期,是不是都能達到 Dell 的 Design 和要求。以上這些主要是商管類裡面的供應鏈管理。 Q 當初不往工程師發展的原因為何? A 其實在我大一的時候這點就還滿明確的,因為資工系大一的時候就要碰上很可怕的計程嘛 。在一開始的時候你就會非常明顯的感受到這一塊是自己不熟悉的,因為資工系有很多建中、附中的資訊資優班進來的,而且他們一下子就能夠得心應手,那當下自己一定會覺得很挫折,而且那時候我還沒有學過寫程式,所以就是 ... 不知道要怎麼充實自己。而且那時候剛上大學,我自己也是很害羞,又是高雄來的南部小孩,所以就有一點不好意思去問人家這些很基礎的東西,而且自己也還不知道該怎麼去補充自己沒有基礎的這一塊。之後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就有非常進階的課程了,就開始會覺得自己很難跟得上,慢慢的也會發現說相較於其他的同學我自己在資訊工程這一領域是沒有熱情的。 Q 當初是怎麼克服接下來的課程的? A 其實我不知道十年前的資工系和現在的課程有什麼不一樣,但是當時的程式作業在分數上不會佔到百分之百。因為我的理解能力算比較好,所以只要有筆試或老師考上課講過內容的考試時,我一般都會考得滿好的,只要考前有唸書就可以了,所以我通常都是靠筆試來撐過。但是我寫程式就比較差,所以會盡量避免有程式作業的必修或選修,不然的話也會有朋友一起跟我分組,他們就會幫忙 cover 比較困難的 coding 部分。但雖然 coding 能力比較差,我也不是完全的放爛,畢竟基本的還是得會寫。 Q 選擇商管的原因是因為 coding 上的挫折而選擇,還是進大學以前就有讀商管的打算? A 其實我在高中的時候很少去探索外面的職業,然後十年前的情況你們可能比較無法想像,當時我會傾向以我爸的意見為主,他當時候覺得我們